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年内野生萤火虫暴增20万只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 | 爱自然

2016-07-14 冷杉 有机会网

文章来源:秘境守护者

作者:冷杉

图片来源见文中标注


湖北咸宁市通山县

大耒山硚口村


冷杉/摄


大耒山夏日有火辣辣的阳光,

晒得稻田一片金黄色,

老农正弯着腰在稻田里除草。



吴晓瑜/摄


一年蓬在阳光下开得晃眼睛,

各种昆虫也来闹腾了。


吴晓瑜/摄


天空渐渐褪去颜色,

一盏盏黄绿色的小灯亮了起来,

忽明忽暗,飞来窜去。

“哇,萤火虫!”



大耒山风光 黄卫/摄


发现大耒山的萤火虫是在2014年。原本只是一次平常的外出活动,“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”一行人却被一片绿野引入了“仙踪“。


大耒山这个地方,夏季虽炎热,背阴处的植被却保持着湿润,泉水在山谷汇集成一条河流,带来充沛的水源,“守望萤火”的主任付新华说,这里肯定有萤火虫。


一只端黑萤 吴晓瑜/摄


三叶虫萤、端黑萤、胸窗萤、拟纹萤……经过数月调查,“守望萤火”在大耒山发现了17种萤火虫,其中还有三种珍稀的水生萤火虫——黄缘萤、武汉萤和疑似条背萤,种数约有20余万只!


然而尽管大耒山的萤火虫种数比较丰富,但是付新华并不乐观。


当地种植农作物无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,整个村庄没有一个垃圾桶,村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和牲畜尸体往河里扔,这条从大耒山淌下的涓流俨然成了运输垃圾的臭水沟……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萤火虫的生存和繁衍。据村民们回忆,现在大耒山的萤火虫没有过去那么多了。



大耒山生态保育园 吴晓瑜/摄


为了保护大耒山地区的萤火虫,“守望萤火”与当地政府合作,启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,建立大耒山萤火虫生态保育园。


付新华他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将北山河8公里河道内积累了10年的垃圾清理干净。


每个村民小组都配备的垃圾桶 吴晓瑜/摄


为此,“守望萤火”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和当地农民一起淌水捡垃圾,并通过众筹方式募集到300个垃圾桶,提供给北山河沿岸6个村庄使用,雇请环卫车定期将垃圾运往山外垃圾场填埋。几月的辛苦,换来的不仅是澄澈的河水,还有村民们的信任。


大耒山的涓流汇集成河,河上是一座数百年的古桥 吴晓瑜/摄



村中小孩们踩水嬉戏,这是多么令人怀念的情景啊 吴晓瑜/摄



大耒山当地的农业水稻种植为主,稻田也是水栖萤火虫的主要繁殖区域。然而由于常年使用农药、除草剂直接对萤火虫造成了威胁,因为萤火虫幼虫的食物,主要是一些田螺。


回归原始的种植方式,是为了给萤火虫一个生存的空间 吴晓瑜/摄


“守望萤火”流转了硚口村100亩农田,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流转费用,还可以继续种植水稻发展生产,前提是不施化肥和农药进行种植,而部分农药残留较严重的田地则需闲置一年再耕种。这种按照自然农法种植出来的生态大米被付新华命名为“亮火虫大米”,如今成了大耒山萤火虫保育园最好的周边产品。


亮火虫大米 吴晓瑜/摄



在城市难以见到萤火虫的今天,萤火虫主题公园却在全国兴起,商业萤火虫放飞活动层出不穷。试问,这么多的萤火虫从何而来?


看着火烧云,等待萤火虫的到来 吴晓瑜/摄


付新华说:“人工繁育萤火虫的成本是每只10到20元,但野外捕捉仅需要5毛钱,这些‘被放飞’的萤火虫实际上是从野外捕捉得来的。”野外捕捉的行为对野生萤火虫是致命的,辗转到城市的过程它们几乎就死亡大半,剩下的也难以在新环境中存活至繁衍出下一代。


一只武汉萤 黄卫/摄


萤火虫是一种环境指示性物种,良好的自然生态才能让一个种群得以稳定繁衍。在光污染、水污染、园林绿化广泛使用农药的城市中,萤火虫消失似乎是无法挽回的事实,乡村更有可能成为人们接触萤火虫最近的地方。“我们提倡野外科学观赏萤火虫”,良性的商业模式必须以科学为基础。


清理河道,生态种植为大耒山萤火虫保育提供了比较稳定而安全的生态环境,同时,“守望萤火”还尝试了人工培育萤火虫。


硚口村的廖阿姨在养萤火虫 吴晓瑜/摄


廖阿姨是硚口村村民,平时在村中照看孙子,如今在“守望萤火”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养起了萤火虫。


每天早晨8点半左右,她就到基地里忙碌,摆在她面前的一个个白色箱子里的是萤火虫的幼虫。幼虫太小了,只有0.1毫米,廖阿姨要用滴管一只一只吸出来,再放到清澈的水里。而距离这些萤火虫长大,还有一年的时间。



农田中的萤火虫慢慢飞舞,寻找命中注定的光 吴晓瑜/摄


今年4月,大耒山迎来了第一波萤火虫的爆发,“守望萤火”的工作人员说,三叶虫萤的数量从去年的一万只暴增到了十万只,整个大耒山,今年萤火虫总数预计爆发到四十万只!


“我活了50岁,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萤火虫。”硚口村的徐村长说,“在付教授来村里之前,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些虫子,不晓得它们长啥样”。每次付新华到村里来调查,徐村长也一定跟着去看,数月下来,都能叫出各种萤火虫的名字了。平日夜里无事,他就开着车在山里转,看看萤火虫的情况。


目前,大耒山还没有对外开放赏萤,用365天和整个大耒山区域来衡量四十五万只萤火虫,不过毫厘。而做出一套融合自然教育的可持续旅游运营模式,“守望萤火”还需继续探索。


廖阿姨和小孙子 吴晓瑜/摄


廖阿姨还在忙碌着,小孙子跑过来,嘴里衔着一枚李子,左瞧瞧右瞅瞅,问:


“奶奶你在干什么呢?”

“我在养虫子呀!”

“养虫子干什么呢?”

“虫子长大了可漂亮哩!”

“那我也要快点长大。”


关于秘境守护者

“秘境守护者”是一个由媒体人、公益人共同搭建的新媒体平台,旨在利用互联网连接城市、乡村和荒野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传播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理念。


相关报道回顾



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